人人都在追求幸福,幸福的标准各自不一。但事业如意、家庭和睦,家人有说有笑,相互尊重和牵挂,恐怕是普遍的认同。家和万事兴,家和事业才更顺。
家庭,是一个团队,虽没有利益冲突,由于经历、文化、修养的差异,成员间必然存在言行误解和习性碰撞,影响家庭和睦。
家庭和睦,是朝朝夕夕,而非一事一时,需要各方共同营造和及时调理。
家庭生活有点小碰撞不算大事,但日积月累就会出大问题。只要及时化解碰撞,大事化小,小事化了,就能延续和睦。日常的误解,需要当事方各自自律,但不要忽略旁观者或中间人的调理作用。尤其是公婆与媳、丈婆与婿之间的误解,就需要儿或女在其中起好调节作用,这个家庭才能获得和睦和幸福。
家庭关系调理方法不尽相同,但遇事不急躁,学会辩识缘由和主要矛盾,安抚纠偏为主,会事半功倍。比如:
当家人给我说,这几天她不太说话不高兴样,怕我们哪里没做好哇。我就说没啥,我们问问看咋回事。对她,我找机会说,我在监控里看到你脸色不好,有啥不舒服……没啥,你就高兴点,多笑笑,让娃感受快乐,让家人们也高兴也不担心你。如果真有啥,就要对双方就事疏导安抚。
当她给我说家人做的某事(小事)不舒服或不要做,我就给她说,可以啊,两个办法,要么你给他们说你要做的事,就替代或中断那事,要么我抽空给他们商量下。(其实她直接给家人说,我想先做这行不)
当她对我说,父母哪哪的不是时,我就给她说,好我抽空给他们说说,你也别上心,你要看在他们那么尽力地支持帮助我们的主要方面,我们要感谢(因为他们的帮助不是必须的)才是。又给父母说,你们年纪大了,很辛苦,哪件事就不做了,我抽时间来处理。
……
善意的谎言或幽默,是说话的技巧,比责备和命令更有效。当然,各自提高修养,增加互信和默契,让日常生活欢快和谐,是最理想的了。
朝夕的和睦和幸福感,比在婚礼上的恩爱、病床边的尽孝、临终前的悲恸和醒悟,更为难得、更珍贵。
发表评论 评论 (0 个评论)